各有关单位: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响应国家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战略部署,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与转型,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构建智能化、网络化、个性化的本科课程体系,全面提升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,学校决定开展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申报条件
1.申报课程须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,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,有较好的前期建设基础。
2.课程负责人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,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,教学能力强,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、提升教学质量。
3.课程团队人员稳定、教学理念先进,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。课程团队一般不超过5人(含课程负责人)。
4.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有足够时间精力按期完成课程建设。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,不侵犯第三方权益。
二、建设内容
智慧课程要深度融合AI助教、AI助学、AI助评等数智手段,系统性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,构建智能化、个性化的教学环境,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课程质量。通过技术赋能,实现教学资源的结构化梳理,构建模块化、层次化的课程内容体系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,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。
AI助教:积极利用人工智能、知识图谱等技术在智能课程设计、智能备课、个性化教学、智能课堂管理、智能教学分析、智能作业批阅、智能辅导答疑、智能学情分析等应用场景方面开展实践探索。
AI助学:遵循“三学”教学理念,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、研究和实践,在语言学习、游戏化学习、项目式学习、情境式学习、智能辅导系统、研究辅助工具等应用场景方面开展实践探索。通过创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,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。在提升学习体验和互动反馈的同时,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、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结合、真人和智能体结合等多种混合式学习形式,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性、创新性思维发展。通过探究式学习、跨学科主题学习、项目式学习,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,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AI助评:围绕“改进结果评价,强化过程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健全综合评价”,利用人工智能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,注重数据采集方式的人性化和无感化,做好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性采集和分析,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立体智能画像,提供可视化的智能、互动、动态的数据反馈,实现更加客观、全面和及时的评价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三、申报名额
1.实行限额申报。各教学单位项目指标基数根据2025年招生专业数量确定,专业数量四个及以上的单位不超过5项,专业数量四个以下的单位不超过3项;基础医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不超过5项,体育部不超过2项。
2.每位教师限参与1门课程申报。
3.国家级一流课程优先推荐,不占用院部限额指标。
四、结题要求
课程验收时应提交报告1份,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、课程的教学设计改进、课程实施效果等;至少1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的典型案例,鼓励通过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呈现。
五、政策支持
1.获得立项建设的课程,根据课程建设具体情况内容及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经费支持。
2.各开课单位做好数智化课程的建设规划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智化课程建设及应用,对立项建设的课程提供多方位支持。
3.实施效果好的课程,将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展示推广。
六、申报材料
1.《华北理工大学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》(附件1);
2.《华北理工大学智慧课程建设立项汇总表》(附件2)。
七、材料报送
2025年6月30日中午12:00前,以院部为单位将申报书纸质版(附件1,一式三份)、申报汇总表纸质版(附件2,一式一份)报送至行政楼206,电子版发送至教研科邮箱ncstjyk@163.com。
联系人:冷春鹏 高月春 孟晓哲
联系电话:8805152
附件1:华北理工大学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
附件2 :华北理工大学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
教务处
2025年6月10日 |